【导语】抚养纠纷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其所发布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中确定的案由之一,上海法律网通过邀请专家律师撰稿、网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等方式在本专题中发布与抚养纠纷有关的法律新闻、法律常识、法律法规、实践案例等文章,并邀请专家律师评析相关案例,以便尽可能准确地向社会公众展示当前法院就抚养纠纷案件所持有的审判观点。
女方没有住房,如何争取孩子抚养权?男方是自由职业者,有住房,女方是公司职员,有固定工作,但没有住房,请问这样的情况下,女方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把握大不大? 目前来看是各有利弊,女方稍微占优,但不明显,若孩子的爷爷、奶奶有能力且提出要求要帮助儿子抚养孩子,那女方争夺抚养权应该比较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祖父……
即使不允许探视女儿也不能拒付抚养费郭女士与张先生因性格不合、感情破裂,向法院起诉离婚,法院经开庭审理,判令原被告离婚,3周岁的婚生女萱萱(化名)由原告郭女士抚养,被告张先生每月给付子女抚养费2000元直至萱萱18岁时止,同时判令郭女士允许张先生每月探视女儿2次,每次8小时。判决生效后,被告张先生未按判决给付抚养费,郭女士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过程中,法院向张先生发出执行通知,要求其履行义务但张先生称:由于郭女士也没有依据……
为什么成年继子女不能与继父母形成抚养关系?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本来也不存在权利义务关系,但法律赋予特定的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存在与生父母子女间相同的权利义务关系,我们称之为形成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或称之为具有拟制血亲性质的父母子女关系。这里特定的继父母与继子女是由法律规定的,不能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那么,法律如何界定特定的继父母与继子女的范围呢?根据《婚姻法》第27条第2款的规定,可以理解为:具备继子女受继父或继母抚养……
上海市二中院关于抚养纠纷的民事判决书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 (2010)沪二中民一(民)终字第2143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高甲。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王某某。 上诉人高甲因抚养纠纷一案,不服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2010) 虹民一(民)初字第3231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查明,王某某与高甲于2008年11……
抚养费纠纷起诉状(范本)民事起诉状(抚养费) 原告:XXX,男,汉族,生于1999年11月25日,重庆市万州区人,住万州区。 法定代理人:ZZZ(系原告之母),女,生于1974年4月11日,汉族,住址同上。 被告:AAA(系原告之父),男,生于1972年11月14日,汉族,重庆市渝中区人,住万州区。现于江苏省南京市第一监狱服刑。电话:(ZZZ)ZXXXX 诉讼请求: 一、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原告跟随原告的母亲Z……
拖欠抚养费的合同违约责任裁判要旨 离婚协议约定父母一方拖欠子女抚养费应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的,对方有权依照合同法主张违约金。具体数额由法院综合判断酌定。 案情 2012年12月10日,原告张靖沂与被告于天文协议离婚,在离婚协议中关于子女抚养及探视的约定为:双方婚生女由原告抚养,被告应于每月15日向原告名下的某银行卡支付抚养费2000元;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生活的情况下,被告每月可以前往原告处所探视孩子两次;被告不按时按……
子女抚养纠纷解决的实例参考案件回顾: 原告与被告2008年举行婚礼,未办理结婚证,原、被告同居后****了一个儿子取名李某甲,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儿李某乙,现双方发生纠纷无法共同生活,现原告诉至法院,要求判决我与被告各抚养一个孩子,共同财产依法分割。 被告辩称,原、被告之间没有共同房产,没有共同债权,原、被告共同生活期间有共同债务20余万元。曾有债权20000元,债务人已经归还给被告,被告已经将该笔款用于归还其他债务。在原审……
有关子女抚养纠纷的案例有关子女抚养纠纷的案例 一、未满二周岁子女的抚养问题 原告黄某(女)、被告白某于2000年1月26日登记结婚,2001年10月26日生育一女。婚后,双方因生活观念不同,难以沟通,经常为生活琐事产生矛盾。被告曾于2000年诉至法院,要求与原告离婚,经调解息诉。嗣后,夫妻关系仍未得到改善。2002年11月原告携女离家,双方分居至今。现原告又提起离婚诉讼。在法院审理中,原、被告对离婚后的子女抚养……
父母一方取得抚养权后不尽责任的,如何处理?原告:张某(女)。 被告:樊某(男)。 原、被告于2004年7月7日登记结婚,同年12月2日生育一男孩,2007年7月26日双方感情破裂而协议离婚。离婚时双方约定儿子由被告即小孩父亲负责抚养。小孩在约四个月大时被送回被告老家一直由被告父母抚养,并在当地幼儿园接受教育,每学期学费为人民币1200元。后原、被告均再婚,原告再婚后未生育子女,有稳定的工作收入,被告与现配偶生育的小孩未满一周岁。被告一……
子女抚养权能否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情】 王某与章某(女)于2006年11月登记结婚,婚后生育一子一女,后因感情不和,章某向法院起诉离婚,法院判决准予离婚,婚生子由王某抚养,女儿由章某抚养。判决生效后,因王某及其父母均不同意将女儿交由章某抚养。章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分歧】 关于章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应否受理,存在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法院不应受理该……
抚养纠纷关于探视权及抚养费用一案郭女士与张先生因性格不合、感情破裂,向法院起诉离婚,法院经开庭审理,判令原被告离婚,3周岁的婚生女萱萱(化名)由原告郭女士抚养,被告张先生每月给付子女抚养费2000元直至萱萱18岁时止,同时判令郭女士允许张先生每月探视女儿2次,每次8小时。判决生效后,被告张先生未按判决给付抚养费,郭女士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过程中,法院向张先生发出执行通知,要求其履行义务但张先生称:由于郭女士也没有依据……
抚养纠纷协议书(范本)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为了发扬中华民族爱幼护幼的优良传统,使不幸孤儿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塑造儿童健康心理和性格,维护被寄养儿童合法权益,促进被寄养儿童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就孤儿家庭寄养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此抚养权协议书样本。 一、乙方的权利、义务及职责: 二、(一)乙方同意接收寄养甲方所属……
抚养费用的相关问题抚养费标准及支付方式 1、 抚养费的标准一般按月工资收入的20~30%比例给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7条规定: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抚养权的争取方法及其他规定争取方法: 1、离婚前多照顾孩子,增加与孩子的感情; 2、如果双方已经分居,最好争取与孩子一起生活; 3、如果夫妻双方都忙于工作,最好让自己的父母帮助照看孩子; 4、自己身上有不好习惯的,要及时改正; 5、自己没有工作的,要积极进取,寻找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 其他规定: 应当注意的是:离婚后,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双方对此不能达成协议时,应另行起诉。这是因为:这一在新情况下提出……
抚养权的确定办法总原则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 2、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予准许。 3、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
变更抚养的条件及协议书条件: 夫妻离婚后的任何时间内,一方或双方的情况或抚养能力发生较大变化,均可提出变更子女抚养权的要求。变更子女抚养权一般先由双方协商确定,如协议不成,可通过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变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 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的; ……
抚养纠纷的相关法律规定《婚姻法》 第三十六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
抚养权的定义及归属抚养权是指父母对其子女的一项人身权利,抚养有婚生的抚养与非婚生的抚养之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出现与发生,导致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权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拥有该权利的一方或双方,在子女成年之前,有权决定是否与子女共同生活,该权利在子女成年时即消灭。 归属 夫妻离婚,一般也会导致夫妻其中一方失去抚养权。失去抚养权的一方将失去与子女共同生活的权利。不过,失去抚养权的一方仍然会享有探视权,可以在约定或……
共
38 篇文章
首页 |
上一页 |
1 2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文章/页 转到第
页
【结语】以上为抚养纠纷法律实务专题研究的相关资料。了解抚养纠纷案件的最新审判动向,掌握抚养纠纷案件的最新审判观点,邀请专业的抚养纠纷律师析法答疑。我们不代表审判观点,但是我们努力在接近审判观点。